相对于当前可能出现的信息泄密和财产损失,方兴说,它的影响将是持久深远的,并不是此次修复漏洞后就安全了,攻击者还可以利用获得的数据进行更大程度上的破坏。
网安存在软肋
国家级应急响应亟待优化
从2003年起,国家应急中心就试图建立漏洞触发的相关应急工作和能力,但这一领域的工作到现在也不够清晰
国家应急中心直到9日才开始联动。中心一名专家坦陈,2003年起,国家应急中心就试图建立漏洞触发的相关应急工作和能力,但是这一领域的工作到现在也不够清晰,需要新的能力架构设计。“纯事件触发有时太晚太被动,2001年至2004年有很多教训,技术上存在适当前移的可能。”
中科院相关专业人士指出,这是考验我国互联网系统应急能力的重要时刻。出于安全考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出警报。能否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有所作为,是对相关部门的一块试金石。但从目前反应情况来看,我国重大安全事件的紧急处置及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
“当前最为紧急的事情,是减少损失范围”,严明说,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目前公安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措施,促进通报漏洞信息,并强制推动所有受到漏洞影响的网站进行技术升级和修补。在这一阶段完成后,再对那些出现了财产侵占的非法行为进行查处追责。对于企业而言,则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修补自身漏洞,比如该漏洞8日被公布,一些企业到了9日才开始补救,一些甚至还无动于衷。
对于普通用户,安全领域专家建议,近日在相关网站升级修复前,建议暂且不要登录网购、网银账户,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明确采取补救措施的网站,更应该谨慎避免泄密风险。在网站完成修复升级后,及时修改密码,避免引发次生危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