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互联网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加大对互联网安全保障基础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提供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大力扶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原始创新,研制开发基础性产品。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可控的软件产业,开发并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尽快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加快国产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推广,分阶段在关键领域完成国产化信息安全产品的替换迁移工作。
构建有效的国际信息安全合作机制。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是国际共识。世界各国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我国应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提高我国在未来网络空间新格局中的话语权。倡导和参与构建应对网络空间恶意行为的国际法律框架,主动融入国际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构建国家间互信互利的信息安全合作机制,借鉴信息强国成熟的技术与经验,共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构建安全、开放、有序的网络空间。
信息安全防护宏观目标或已确立 但数据本源的防护仍需加密协助
不管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压力还是国家领导的重视,国家安全或是信息安全防护的宏观目标或许已确立,但是就更深层、更本源的我们终端用户或者公民来说,要保护自身的信息和数据的安全,跟上国家或是国际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密防护或是必不可少的。
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通过改变数据原本内容的形式来达到安全防护的效果,而这种防护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数据和文档最终还是泄漏了,加密的防护依然存在,只要算法不被破译,数据仍旧是安全的。而随着现代加密算法和技术的发展,破译这件事也越来越变得“得不偿失”了。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多样的加密需求和安全环境,采用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则是其中最好的选择。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加密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
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牵涉范围的不断扩大,不管是中国还是国际的安全问题也正遭受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这大局势下很小一部分的我们,除了积极了解国家或者国际信息安全的形势来做出应变之外,主动采用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加密软件对自身的本源数据进行防护也是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