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历史:老牌厂商依然受困于漏洞问题 发布补丁已成常态
4月18日消息,甲骨文周四发布Java SE更新,修复了大量被评为10级的高危漏洞。此级别的漏洞通常能导致黑客轻而易举地获得计算机系统控制权,从而窃取用户电脑中的任何信息。甲骨文强烈推荐家庭用户安装该Java更新。
这并不是甲骨文的第一次漏洞补丁发布,也必将不是最后一次,面对漏洞的历史遗留问题,或将成为今后更大老牌IT公司或者新崛起的公司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
治“漏”新思路 从威胁对象的防护入手或是另一种选择
对于漏洞,IT企业及时发布相关补丁进行修复是最常用的手段。但这种先“有”后“解决”的模式或多或少会对这些漏洞威胁的对象造成影响,这是由于这种防护或者解决方案非即时所造成的。如果想在威胁来临之前就保护好自身的安全,从威胁对象本身入手进行防护或是另一种可靠的选择。而面对信息时代唯一的威胁对象,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依靠能对数据本源起到防护效果的加密技术进行防护或是最好的选择。
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通过改变数据原本内容的形式来达到安全防护的效果,而这种防护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数据和文档最终还是泄漏了,加密的防护依然存在,只要算法不被破译,数据仍旧是安全的。而随着现代加密算法和技术的发展,破译这件事也越来越变得“得不偿失”了。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多样的加密需求和安全环境,采用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则是其中最好的选择。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加密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
漏洞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或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发现频率也或将变得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不断了解和深入的结果,也是受信息时代数据价值不断提升整个潜在因素所影响。所以想要保护自身的数据安全不受漏洞的影响,及时打上“补丁”并且事前利用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加密软件进行数据本源防护是最两全其美的做法!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