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是传统社会安全问题的延续
商业与文化活动自产生以来就面对安全问题,同样有假冒、偷盗和内盗等。网络产生之后,除了自身特点引发的安全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延续了传统社会中的所有安全问题。
当商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越过商贩和顾客面对面的直接交易阶段,同一商店出现多位售货员售货时,交易安全问题同时产生。资本越多、规模越大的商店,受到侵害的威胁也越大,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销售方式的革新,出于效率和安全。
在一个商场中,首先是同一柜台的售货员共用收款箱,随后扩展到多柜台设立专门收款员,也因地制宜使用过顾客自行交款和售货员代交款两种方式,不同的商店在收款台的设置、单据设计和往返传输上各有所长。专设收款员代表了零售商业的一个新阶段,而且直到今日还在持续,至于一些大型企业的物资调拨结算方式,就更为严格与复杂。
网络交易继承了传统商业交易模式,也要从传统商业活动的进程中得到借鉴。
事实上,有形社会中的一切侵占和金融内部犯罪行为,在网络交易中有过之而无不及,网络交易的欺诈者也不再只限于交易的直接参与者。
最容易被欺诈和受骗的还是顾客。单个的顾客偶尔参与交易,难于抵挡有组织的专业团伙的攻击,这可能就是安全事件大量产生的原因,也是安全战略要弥补的重点。
在传统交易过程中,外界假冒身份和内部作案各占一定比例,但以内部为主。防范假冒交易的手段和对异常交易数据的保留,事后进行的追查仍具有威慑力。
着眼战略抑制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问题要从技术对抗上升到战略对抗,要获取交易过程和交易者的参数的精确记录。安全不再只是简单地核对客户口令和预设参数,对这些参数的记录和挖掘对假冒和入侵会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面对安全防范的“望远镜”、“显微镜”、摄像机和“X光透视”,任何案犯都会“三思”。
这种数据记录涉及所谓“黑匣子”技术和装备,由于现有交易数据的保存规定,用户数据在交易系统中不一定都能够采集并且保存,有关安全防范技术和法律问题需要专门讨论。
马航MH370航班事件让全世界关注到航空“黑匣子”,不管最终结局如何,这次事件对世界民航安全的信息采集和标记提出新的问题。那么,不断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不仅仅要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安全技术予以直观防范,还要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让特定的安全记存设备保存必要的交易数据和更多的金融活动的流动数据。
此类“黑匣子”不属于金融机构的服务系统,只有在必要的破案、追查活动中才能由安全部门使用数据。因此,对交易活动的信息管理要有新的规范和要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