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科 研>学术交流>

信息革命的下一步走向哪?

    小时候大家都做过这样一个传话游戏,一群人坐成一排,第一个同学会在第二个同学耳边轻轻说一句话,然后第二个同学再将这句话只传给第三个同学,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把他听到的话大声说出来。有趣的是,最后的那位同学所述的话和第一位同学最初的话往往大相径庭了。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损耗。这个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随着信息的传递时间增长,中介次数增多,这次的损耗也呈正比地被放大。这种损耗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质和量上。简单说,在量上,一则长信息可能会逐渐丢失细节变成一条短消息,相反,一则短消息可能也会被添油加醋进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后变成一条长消息,但共同之处在于信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失真。而在质上,与前一种量上的损耗不同,质的损耗不再仅仅只是信息的失真,更表现在信息的彻底失实,甚至完全与源消息传送出背道而驰的意思。
    从信息记录,传递,表达的角度片面地看一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在最初,人们没有文字的时候,信息的表达十分困难,主要通过记号,图形的方式,这样的信息因个体的差异变化多端,不易传播,保存,以及二次理解。再到后来,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开始有统一的表达形式,这在信息的记录和传播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至此出现人类文明可考的起点。但是在这一阶段,信息的记录,传递方式仍然是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主要通过纸张记录的方式,而交通工具的落后,要把一个信息传递出去,比如从海南送往京城的消息,可能要花上数月的时间。在这当中,信息的时效性已经大大折扣,更不用说在驿站的接力过程中纸张损毁的可能性。京城收到这条消息,做出反应,再发出回馈,又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试想,如果这条信息报告的内容是海南的叛变,那么,等皇上看到这则信息时,恐怕那里都已经有另一个“皇帝”坐在皇位上了。但是这一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比文字的发明更重大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是全方位的。
    1.信息记录方式的改变。信息的记录不再仅仅只局限于纸张,电子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电子储蓄介质,这种介质体积小,储蓄容量大,易保存携带,电子化后的信息使得它更具有了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具有的海量性,可检索性,规模性。
    2. 信息传递等待时间趋于零。在互联网上,你发出一条消息,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人访问到这条消息,只需要毫秒的时间便可以实现。信息不再因地理受到巨大的隔阂与滞后性,在拥有物理设施的全球每个角落,人们都可以平等,快速,自由地访问到信息。这种传递过程时间的大大减少,甚至是零等待的间隔使信息的实效性大大提高,而这就意味着一条信息在传递中价值的损失趋于最小化。
    3.信息中介的减少。在古代,一条消息的传递可能就像我们最开始所说的游戏一样,需要经多人转手传达,结果也是类似的,信息被失真甚至失实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代中介机构中,例如婚介,房介,你需要支付一比不菲的中介费,如果情况更糟些,还可能会被骗。而结果往往发现,你向婚介所提出的要求,和他们为你找来的那个伴,心理差距相去甚远。虽然互联网并未完全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但由于它的高效便捷,一对多,自主自发的特性,你会发现,现在你想看到萨科齐昨天在法国发表了什么讲话,不必再像以前一样,通过新华社转载选登路透社的消息节选,再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你,而只需要你在搜索框中键入关键词,你便可以看到萨科齐的讲话视频。
    当然,以上三点只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三点,其它诸如信息的细分,检索,协同,闭环等等伴随着互联网进化诞生出的新特性虽然没有在以上一一展开叙述,但它们也是十分有趣的变化,只是不如以上三点在目前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变化深刻。不过无论如何,bang,这就是当代所说的信息革命。
    对以上内容再进行进一步的精简,可以这样说,信息革命的第一阶段就在于使信息更加便捷,高效,平等,而且,这一使命已经完成得相当不错了。那么,信息革命的下一步将会是在哪里?
    不要急,先来看一些有趣的现象。试试去百度百科中键入蔡依林三个字,你可以看到她的个人信息,影音作品,出版代言等等海量的信息,而且这一切,都是由网友自发编纂的。可是,你可以在其中找到蔡依林隆胸的任何相关资料吗?no,没有丝毫相关信息。但没有即意味着该事实不成立吗?也不一定,可以发现,由于是网友的自发编纂,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蔡依林的偏好,而这种偏好,使他们做出了选择性失明的举动。
    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众所周知,微软创始人盖茨是有名的慈善家,他声称在自己过世之后的大部分财产都将捐赠而不会保留给子女。这样的行为自然是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的,但这则信息是不完整性的,要知道,盖茨选择将自己的遗产留给他们夫妇名下的基金会,依照美国的遗产税法,便可以免去这一笔巨额税款,而该基金会的运作仍会交给他的子女来打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笔者在这里持任何的怀疑态度,这仅仅是在试图增强信息的全景性,这一点在之后也会有所论及。
    好吧,最后一个例子,也是网上广为流传的。有两位县委书记,A君平时兢兢业业,防患于未然,B君平时不务正事,游手好闲。洪水来临时,A君所在的县堤坝稳固,丝毫无忧,而B君则奋斗在抢险抗灾第一线,拯救那个平时疏于管理维护的岌岌可危的大坝。事后结果很明显,A君默默无闻,官守原职,B君在CCTV上抛头露脸,不久便升官进迁。
    讲完以上三个例子,引发了你的什么思考呢?虽然虚假信息与同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自互联网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但笔记认为长久以往,虚假信息的危害程度远远甚于不良信息。这主要发现在人们在接受不良信息时,自我价值体系的判断,筛选仍然在运作,可是长久地侵受虚假信息的毒害,却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取向,这才是可怕之处。虚假信息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例如百度上的虚假医疗广告之类的害财害命的信息,广泛到个体的记录,分享的虚假信息也同样可怕。例如,在网媒的引导与网民自发地舆论氛围下,似乎所有的强拆者都是可怜的弱势群体。一个土地的价值原来是30万,由于政府的征地,再次开发后土地的预期价值达到300万后,农民要求的补偿也顺势提升十倍,这合理吗?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但关键在于网络将这部分个体如果单纯渲染成对土地感情深,不愿离开故土,而全无金钱利益的驱动博弈,这样失真的虚假信息导致的煽动性的言论无意间加深了官民之间的仇恨与对立,激剧了社会矛盾的加深。
    不可避免地信息在被创建时便有虚实之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却不会自发地判断信息的真假与否,这也使得虚假信息得到了滋长的环境。但正如一位西方互联网分析师的远见一般,只要保持着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51:49的比例,那么,多出的那一部分真实信息都会随着时间而递滚累加,最终正面效益仍将占突出地位。问题在于,如何保证真实信息的比重更大?我想,这也正是信息革命的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真实性。
    我们先来看看信息为何不真实。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来看,有以下以点。
    主观原因:
    1. 智识水平,文化差异:不可否认,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创造编辑已经进入了协同合作的wiki时代,但这些海量的信息创建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水平,认识程度水平良莠不齐,A君看到路边城管执法时想到的是城管很暴力,B君想到的却是社会法制的推进缓慢,C君想到的是小贩破坏城市环境罪有应得,来自西欧的D君只发出一句amazing的感叹。于是同样一个事件受到这些底层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分支出五花八门的信息流,区别在于,如果B君是市井小民,D君是美帝奥巴马,由此带来的影响效果可想而知。
    2.喜好偏见:这就如同我们正面例子中的蔡依林的歌迷一般,之所以把喜欢偏见单独例为一项,而不是简单地归入第一点,是因为我们发现,信息的失真失实很大比例都是由这一因素造成的。当然我们无权是评断个体的喜好偏见,只是这样的信息通过层层放大,尤其如果得到主流话语权声音的扩大,就可能造成前面所说的长久以来对信息接受者价值取向的再塑造,而这一结果可能是朝有利的方向,也可能完全相反。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家在分享新闻,日志等等信息时,是否想过,文中的时间,人物,地点是否可考可求证,或者是否有明显的杜撰倾向?在分享,延长这条信息流时,是否考虑过仅仅出于自身喜好的判断而忽略信息的真实性,可能对下一个信息的接受者造成怎样的影响?
    3.意识形态,利益驱动导向:这里的意识形态受到政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也有如同前面例子中的金钱利益博弈,个体本能地选择于最有利已的信息,但它们往往过于片面主观,这里信息只是成了众多现实利益博弈中的战争工具,这也是我们最不希望却又无法避免的信息形态。
    客观原因:
    1. 信息传递过程损耗:如同前文多次述及,信息自身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中介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而发生失真失实,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却不能完全根绝。可以说,人类的思维从产生信息,到传递给下一位接受者,一定程度的失真失实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无法改变的硬伤,正如同,有些话无从表达,有些话出口即已不是自己的本意一般。
    2.信息的局限性:这里的局限性不同于主观原因中第一点由智识,文化等因素带来的局限性,而是信息接受者与信息之间存在的天然差级性。一个人对事物的了解都有一定的程度,如同前述例三,在你不知道两位书记的生平,为人,作风的情况下,最终形成如上的结果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为你无法从一个全角度,全时长的立场上去接收,分析,再加工每一条信息。这点也是信息革命的下一阶段最有希望作为之处。
    以下来谈谈我们具体能做些什么。
    1. 更优的信息表达形式:众所周知,还原信息本质的过程是尽可能地展现原貌,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将信息的载体也认为是一种中介,这种中介的选取也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还原程度。简单来说,视频优于图片,图片优于文字。文字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图片也有时机,角度的选取,尽管视频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相对于文字图片,视频仍然是目前阶段展现信息的最优解,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息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变革,但在当前阶段,更有效的手段是利用视频资料去展现还原信息的原汁原味。
    2.客观性:这点十分容易理解,却不容易做到。在具体同等智识条件下,喜好因素是最难以控制的。往常我们要求传统媒体保持公正客观,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要求的涉及面大大增大了。个体间的协同充分发挥了草根的力量,使每一个声音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现,上文所述的 A,B,C,D四君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立场。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如果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互联网的服务,产品,资讯中加以引导,使个体能够很好地区分事件与看法,在表述事件时不掺入主观感情色彩,而将看法与评论单独剥离在另一块内容中,做到将事件本身和个体看法的信息分流,保持事件本身的信息客观性。
    3. 全景性:试想,如果在展现一个信息时,能够附带该事件详细的发展历程,甚至于事件主体的生平,经历,那么,升官的就会是A君了。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的3Q大战,如果用户对该事件的认识不是单纯地听信片面之词,而能从本质出发,去了解腾讯和奇虎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甚至于创始人的人品,作风,为人处事的风格,那么这个巨大的信息聚合将产生一个积极的正面引导,可惜的是,在前一阶段的这一事件中,不仅仅是网民,连主流媒体也没能很好地去诠释分析,仅仅停留在粗劣的商业层面,而事实上,这更是一件法制,监管,商业道德层面上的重大事件,媒体却集体失声,更如何相信这些传媒用一种全景性的视角向用户展现事件的原貌呢?推展开去想,这仅仅是笔者所较为了解的行业和公司业内的事情,故而能有较清晰的判断,可是对于其它社会领域方面,智识水平仍然有限,受限于媒体的声音引导,难免也会有错误的看法,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和不自知的。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可以做得更好。看一下SNS,微博这些产品的出现,使个体的信息能以碎片化的形式积淀下来,在这里大量而分散的数据中是否可以找到利用点,更真实完整地直观反映个体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各执一词?试想,如果黄光裕,陈晓两个人写微博,写博客,或者我们能听到两人曾经的同事,同学的看法观点,再加以事件本身的新闻报道,这样全景性的展现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另一个方面,互联网的草根声音,协同作业的形式也都可以在这里发挥积极正面的力量,如果更多的个体站出来摆出事实,亮出论据,而不是片面地表达观点,抒发感受,我们离真相也会更近一些。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借鉴方舟子的打假工作,简单地摆出事实来进行展述,辅以更多的论据来增强观点的全景性更为让人容易接受。
    在实现信息革命的下一阶段的真实性的道路上,所需要的努力不再仅仅只是官方的,集团的,而是来自每一个信息的创建者,传递者和接收者。互联网作为工具带来的便捷高效性会减小回归本位,而人的作用将会被进一步放大。可以肯定的是,明天的世界总会因为信息的真实而变得更加透明,美好。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容器是如何让“一切都是代码”成为现实的

容器是如何让“一切都是代码”成为现实的

现代应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DevOps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该运动所产生的各种自动...[详细]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语言/框架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语言/框架

IT行业中的企业特点是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这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详细]

建高效数据中心有径可循

建高效数据中心有径可循

能耗问题一直是各大数据中心的心头之痛。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能耗预计将高...[详细]

2015黑帽大会:网络灾难后 重建IT安全

2015黑帽大会:网络灾难后 重建IT安全

在遭遇网络灾难后重建IT安全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根据安全专家Christina Kubeck...[详细]

面对DNS劫持 企业移动应用该如何防护?

面对DNS劫持 企业移动应用该如何防护?

DNS(Domain Name System)劫持又称域名劫持,是指对正常的域名解析请求加以拦截,转而...[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