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科 研>学术交流>

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信息观

前几天曾令很多人跟风的所谓“盐荒”,一时间成为人们的笑谈。但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为什么很多人接到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或MSN、QQ上的一个消息,就能趋之若鹜地加入到“抢盐”的风潮中来?这仅仅是社会学家所说的简单的“从众行为”吗?如果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反映了人们尚缺少科学的信息观。

信息的急剧膨胀,使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利用信息的成本大大上升

现代社会,信息总量急剧膨胀,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处于日益膨胀的信息洪流中,有研究者估计,2011年全球产生的数字化信息量将达到1.8万亿吉比特。而且,信息获取的手段、渠道也日益便利。

但这么多的信息、这么快速和方便地获取信息,也带来一些问题,就是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利用成本显著上升。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创新应用,其作为自媒体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公众话语权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各种虚假与不良信息也大行其道,“网络水军”甚至是“网络黑社会”无不挑战着社会的道德与法律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利用信息的成本显著上升。且不说由虚假信息造成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直接损失,即便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粗取精,挑选出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与前些年不可同日而语。大量的信息消耗的是人们的注意力、时间成本和接受力,也考验着人们的判断力。高昂的信息利用成本正在考验着公众的信息利用能力和判断智慧,像这次所谓的“盐荒”正是很多人缺少最基本的信息判断能力,甚至干脆不加判断所导致的。

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安全隐患威胁到每个人的信息安全

信息共享举手之劳,信息安全挑战空前。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并且习惯于随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乃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今天,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能被数以万计进行复制的不仅仅是我们想让全世界都能看到的信息,同时还包括那些我们从来没有打算要传播的信息”。正因如此,“在我们享受无所不在的信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丢掉了隐私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庇护”。现在有些人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网络上居然有自己的手机号码、学历信息,甚至职业信息,等等。究竟是谁,又是怎样在使用我们的各种信息?这一点事实上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尽管各种用来增强信息保密性的加密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数字世界里,人们一举一动都会留下无数的电子化数据记录——包括主动的和不经意留下的各种信息。与物理痕迹不同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化信息可以被无数次整合、长期限地保存甚至无限度地传播,由此可能造成的后果,或许今天的我们仍然是难以想象的。

面对海量信息,要树立科学的信息观,并应对信息的挑战

处于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关注。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信息观。信息的极大丰富为我们的知识积累、决策判断乃至个人能力的提高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所有信息都需要认真鉴别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可接受和使用;另一方面,即便是准确可靠的信息,也不等同于知识,至多算是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需要经过进一步思考和提炼,使其融入并不断丰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信息才可能成为科学决策的基础、成为个人能力提高的基础;否则,杂乱无章、真假参半的信息越多,越可能成为人们判断的羁绊,甚至导致思考与行动能力下降。像一些跟风的社会行为,稍微有点基本的常识和判断,都不会发生。

二是要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能否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提炼为知识,并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信息利用能力。信息时代条件下,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成为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人认为信息利用能力直接决定了个人的成长空间。既要善于迅速捕捉和收集信息,还要学会筛选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信息,更要有适时地“拒绝”信息的能力。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要牢记信息“是为实现人的目标服务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充分利用信息”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你永远都无法收集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信息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和淘汰信息,但可以努力做到“信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信息的洪流冲昏头脑。

三是要培养自我的信息道德和规范。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每个人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网络空间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不仅造成了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更可能影响和破坏现实的社会秩序。现实世界中,个人言论和行为所能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网络空间中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无数倍地放大,甚至引发网络群体事件,并反过来影响现实的社会秩序。近年来出现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就是很好的警示。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信息道德和规范,做一个理性、负责任的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

四是要树立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信息时代,经意与不经意间,人们的隐私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客观上说,互联网上的实时摄像网站数不胜数,越来越多的技术革新正在压缩、侵蚀每个人的隐私空间。目前,人们对待信息问题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有不少人很享受把自己的生活公之于众的乐趣,把自己的一些工资等个人信息放到网上晒一晒,还有很多人为了获得某方面的收益而自愿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些都反映了当前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还相当薄弱。尽管近年来人们对到底什么是隐私的看法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近年因一些信息泄露和滥用造成侵权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从社会的角度看,亟需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快相关立法步伐;对个人而言,则必须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容器是如何让“一切都是代码”成为现实的

容器是如何让“一切都是代码”成为现实的

现代应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DevOps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该运动所产生的各种自动...[详细]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语言/框架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语言/框架

IT行业中的企业特点是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这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详细]

建高效数据中心有径可循

建高效数据中心有径可循

能耗问题一直是各大数据中心的心头之痛。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能耗预计将高...[详细]

2015黑帽大会:网络灾难后 重建IT安全

2015黑帽大会:网络灾难后 重建IT安全

在遭遇网络灾难后重建IT安全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根据安全专家Christina Kubeck...[详细]

面对DNS劫持 企业移动应用该如何防护?

面对DNS劫持 企业移动应用该如何防护?

DNS(Domain Name System)劫持又称域名劫持,是指对正常的域名解析请求加以拦截,转而...[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