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姚宏宇任CEO的友友系统已经成功为包括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在内的多家企业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不少传统企业一听说他是搞云计算的,也常常多问几句。“与美国主要靠谷歌、亚马逊等市场巨头推动不同,中国的云计算热潮,政府功不可没。”姚宏宇说。
2010年,市经信委发布《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首次确立云计算作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位于亦庄的北京云基地和两公里开外的中金数据公共云后台落成,完整云产业链所需的战略布局启幕。
在黎江、姚宏宇等云计算从业人士看来,正是在“智慧北京”和“祥云工程”战略的推动下,云计算才能迅速在北京落地。反过来说,云计算也正在给这座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
2009年,黎江回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云计算领域的创业者之一。而今,他所在的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承载了我国第一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云后台,可支撑上万台服务器运行,实现庞大数据库“秒级”查询服务。
弯道超车的“北京速度”
每周三早上,中国首家“云服务器”供应商天地超云公司(以下简称“超云”)副总裁董昕都会坐在云基地7层的会议室里开例会。只不过,会议对象不是内部员工,而是云基地中兄弟企业的负责人。“在‘云端时代’,与这些兄弟企业有效沟通,我们能最早知道在‘云’的另一端,客户想要什么。”
2011年,25款本市自主研发生产的定制云服务器在亦庄云基地下线。从产品构想到第一台服务器下线,再到批量发布系列新品,超云的速度相当惊人——第一台超云服务器从构想到试产,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而从第一台服务器下线到批量发布系列新品,只花了3个月。
由于专注于高密度云服务器的研发、生产,与惠普、IBM等云服务器厂商相比,超云对最新芯片技术、市场动向的反应比国际IT巨头还要快,“同等性能、规格的服务器,我们能比惠普提前3个月生产出来。”
董昕将其归功于基地内兄弟企业的“借力打力”、紧密配合。
定制云服务器时,需要针对客户需求,对运行不同应用软件的服务器进行性能调优。而在云基地里,超云与应用软件企业之间的对接十分便捷。“办公室就在同一栋楼,即使没有每周例会,平常也低头不见抬头见,默契和信任感无形中就培养起来了。”董昕说。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要落地实践,单靠某一个专项科技很难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形成产业化聚集,才能形成端到端的创新服务能力。如今,市经信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宽带资本联合创建的北京云基地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涉及云服务集成商、云操作系统、中间件、云服务器、终端应用等企业,云产业链日渐形成并完善。
“传统互联网时代,最关键的创新早已被美国人牢牢掌握,而云计算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姚宏宇说,在友友提供服务的多数项目中,不乏甲骨文、IBM等国际巨头参与竞标,而他们多次以技术和服务“PK”成功。不久前,友友又成功拿到了在中国移动某云计算项目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