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层是感知层或心理层,它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并且目的是管理目标人员的认识。在该层,战略目的定义了目标的预期行为和最可能引起这些行为的认识。例如,如果预期目的是结束侵略行为,对敌方领导人的有目的的感化可能是“绝大部分控制的丧失、混乱和失去平民的支持”。如果预期目的是不再进行军事作战,则对敌方军事指挥员的主观感知可能“是失去维持作战的后勤支持”。这些感知目的可通过各种物理或抽象(信息)手段取得,但最终目标和目的是在纯抽象的感知层,且其效果影响着作战行为。影响可引起错误决策、延误决策或在具体的决策中产生一定的偏差。该层的抽象要素包括目的、计划、感知、信念和决策。
第二层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接受、处理、管理和存贮信息的抽象信息基础设施。该图是用信息层的开放系统互连体系模型(OSI)以说明在顶层模型六层子层上进攻如何发生。这层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空间”维,在此病毒软件和基础设施利用(黑客)攻击经常发生。该层的结果影响着系统的功能行为,而该层的组成包括数据、信息、知识处理和结构。注意到在该模型中应用层发布信息和知识,以影响他们的感知,同时它也控制着物理领域的目标(如计算机、通信、工业过程)。对该层的攻击可对感知层和物理层产生具体的或级联的效应。
第3层,即最底层是物理系统层。它包括计算机、物理网络、电信和实现信息系统的支持构件(如电力、设备和环境控制)。同时系统管理员也在该层,他对系统的实际影响是最高的。该层的影响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它影响系统的技术性能。对该层的攻击本质上也是物理性质的。
攻击或直接发生在感知层(如在领导间的直接见面中人的交流可用来影响对目标的感知,或用来收集情报),攻击也可以针对较低层,目的是对其它层产生因果影响。图2-6说明了攻击者战略逐步向上发展到多层攻击,它们组合在一起对目标的感知层产生作战影响。下面举三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例一,通信阻塞
通信阻塞的目标是物理层,它可以造成信号阻塞的技术性效果、信息丢失的功能性效果和由于缺少情报对决策所产生的不利的作战效果。
例二,网络蠕虫它以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不产生技术效果,却造成网络性能下降的功能性效果,从而造成决策延误的作战效果。
例三,军事欺骗它的作战目标是决策过程,可能没有技术性或功能性效果(欺骗通过各层表现,但是这些层没有受到有害影响)。欺骗的预期效果是在作战方面,造成对目标的军事指挥部门决策失误。
表2-8对这三层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并说明了每层对作战的不同作用。
表2-8 信息战作战模型的特性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