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临的主要的信息安全问题(4)
发布时间:2008-11-27 11:32
作者:yangdw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
点击:加载中...次
置上,所采用的技术应立足于国内、行内,具体工作中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不得直接引用未经任何改造的国外安全保密技术和设备。我们在银行计算机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系统设计还是设备的选型,都应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要注重时效性,在实施中应注意在系统安全、保密管理上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一时难以实现或投资过大的项目,应当考虑到投入与所需要的安全功能相适应,找好安全代价与侵入破坏可能性的平衡点。
(2)意识形态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1994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的信息部长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正式提出名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这项报告的要点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提倡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无障碍”流动和“自由交换”,最终实现“全球信息一体化”。所谓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无障碍”和“自由流动”,说穿了是要“无障碍”、“自由”地建立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信息霸权;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霸权意味着文化霸权乃至政治霸权。
①电子媒介与信息渗透
电子媒介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演绎发生了另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也对国际传媒舆论的传播方式、受众层次、影响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较量,以概念为主、文字为主的传统表现方式,一夜之间变成了面对面的形象展示。其重要性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0年3月27日,美国之音主办的马蒂电视台违反国际电信组织的有关协议,盗用古巴电视广播频道,播出旨在颠覆古巴政权的节目。这种以特定国家人民为主要受众的“电子传媒入侵发展中国家”,预示着美国在未来对外宣传中的新动向。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其一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体。发展中国家电子媒介普及率较高,人民文化素质较低,是西方国家侧重选择电子传媒作为对外宣传工具。在我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早在1994年,全国的广播人口覆盖率就达到77.4%,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3.3%(拥有电视机已超2.3亿台),达到中等国家的平均水平。广播电视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新闻传媒。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这一传媒格局,在我国上空发射了几十颗能够传播电视、广播节目的卫星。
其二多媒体为主要手段。高清晰度音像传播机和自动翻译机的出现,使国际传媒舆论斗争复杂化。他们极大地消除了语言的障碍,并使得卫星电视的接收不必通过差转台,成为个人和家庭的“私带”。随着声音、形象、资料和其他形式信息的传播,西方社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大量涌入,很难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其三互联网方式。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互联网为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知识分子阶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一条新的重要渠道。互联网能够十分隐蔽地、系统地容纳西方意识形态的“经典”作品,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文字宣传材料;各种诋毁、颠覆相关国家政权的信息,又可通过互联网轻易地进入各终端计算机。
②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
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斗争,是高科技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由于我国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信息的屏蔽能力还很弱,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们进行意识形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