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学校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成为助推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习近平、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刘延东、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刘延东同志殷切期望“南昌大学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大学”。
学校现有前湖主校区、青山湖校区、东湖校区、鄱阳湖校区、抚州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本部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建设了基于网络化、设施先进、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是江西唯一一所全面升级为IPV6并接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高校。学校图书馆藏书328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和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5)。《南昌大学学报》分文、理、医、工科版,其中文、理科版为中文核心期刊,医、工科版为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现开设12个学科门类的110个本科专业。有8个学术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3个二级博士点,45个学术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1个二级硕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5种硕士专业学位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有国家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特色专业9个、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科研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工作。目前,学校取得了硅衬底GaN基蓝光LED技术、高速轮轨检测技术与装备、纯电动汽车、国内第一代生产型LED高端装备—MOCVD系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3项(重点项目1项),在全国高校排第59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项(重点项目2项),在全国高校排第19位。获专利授权300多项,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964篇。作为主持单位承担“863计划”2项。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全国同类学科第4位。学校成立有光伏技术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军工研究院等82个科研单位。
学校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7人,9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70000多人,各类研究生12000多人,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和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2012年,1篇博士论文获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校大力推进学研产用相结合,先后与省内外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签订了一大批全面合作协议。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等各级各类附属(直属)医院13所,其中国家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9所。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6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有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建立了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和印尼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南昌大学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奋斗。
(数据截止时间:2013年10月)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是直属于南昌大学的本科专业性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江西省批准的首批软件学院。学院位于南昌大学青山湖校区(北区),该校区有着六十多年的文化积淀,环境优美,科技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优良。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6个,在校学生近4000余人,具有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1个。教学设施先进,与SUN、微软、中兴通讯、金山等国内外著名IT企业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部门共同建立各类专业实验室20余个,计算机1700余台。学院专业师资队伍按照“三三制”的结构进行聘任:三分之一来自校内及国内的优秀教师;三分之一来自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技术专家;三分之一来自国外著名大学专家学者。学院拥有一支高层次精干的师资队伍,校内专职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20余人,博士10余人。
学院现有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三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专科专业六个。
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比,软件工程专业既注重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扎实的工程实践。因此,教学环节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网页网站设计、数据库设计、组建局域网、网络应用技术、领域分析与建模等,熟练应用典型软件开发工具和硬件平台,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项目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学院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组织与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内环境,具备国际化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软件人才。通过全新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强调工程训练考核,强化软件的创业基本素质训练,加强逻辑思维、科学分析方法等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分析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办学特色,实施理论教学、技能培训、工程实践、双语教学等手段培养既有技术教育开发能力,又有工程管理能力的实用人才,使学生可以学习到国际前沿的、实用的软件工程知识。
学院积极采取多种途径与知名大学的软件学院和国内外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聘请有名望的教师来校授课,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学院先后与美国、爱尔兰、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关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在印度LAKSHYA公司、印度APPIN公司、印度阿博泰克公司、中兴通讯、上海凯捷、江苏安博、微软、新和软件、金山软件、厦门万策等建立实习基地。
学生毕业后可到IT行业及其它工业企业、研究部门、金融、管理机关等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应用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等相关工作。学院将致力于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将人才培养与软件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高质量软件人才,争取进入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行列,为江西乃至我国软件产业的腾飞做出贡献。
截止2013年5月,学校开设有12个学科门类的110个本科专业。有8个学术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3个二级博士点,45个学术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1个二级硕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5种硕士专业学位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特色专业9个、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有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6个,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6个。
博士点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管理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 生物学 ,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临床医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临床医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