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虽然不少医院开通线上问诊通道,但尚处在起步阶段。作为一家为大中型医院及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卓健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与之合作的350家医院中,目前接入简单线上问诊的仅占约10%,能预约检查并开方的尚不足2%,能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的少之又少。
“线上问诊,仅仅是开端,预约检查并开方,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目前探索刚刚开始。”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杜勇说,传统医院和第三方问诊平台肩负的责任有差异,要触及的深层问题各不同,但线上诊疗的蓬勃之势,给传统医院带来紧迫感,“推动在线问诊,我们正以天为单位倒排着工期。行业在加速跑,我们也要加快脚步。”
资源配置在优化
“真是没想到,在家门口能看上北京的大专家”
17年前,许旺就冲在抗击非典疫情第一线。从医已经35年,作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这次他又成为银川市新冠肺炎诊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17年前,发现疑似病例,专家需要迅速集中会诊。许旺回忆,那时遇上突发状况,不论夜里几点都会被接上汽车赶去医院,“要接触病人,要看片子。”
17年后,当年的面对面会诊不再是必选项。疫情发生后,由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银川市卫健委建成银川市新冠肺炎远程会诊中心,定时开展远程会诊、救治指导等工作。
影像、病历、检验指标都显示在大屏幕上,身在各处的专家在线讨论。“17年前,去一家医院要花半天时间,现在通过大屏幕会诊,方便多了。”许旺介绍,疫情期间,银川市新冠肺炎远程会诊中心累计对472名患者进行会诊,不仅效率高,而且降低了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如今,这种远程诊断在宁夏已常态化运行,实现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诊疗系统全覆盖。自获批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以来,宁夏已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服务125万余次。
谈起先行先试“互联网+医疗健康”,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张伟感触颇深:宁夏优质医疗资源少,而互联网诊疗可以打破壁垒,联通全国优质专家资源,实现医疗资源流动、优化配置。
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红井子村村民李彦,几年前耳廓长了疱疹没当回事,照旧下地干活,病情逐渐加剧,出现面瘫、剧烈头晕等症状,后来连路都走不稳,生活不能自理。
跑大城市求医,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彦一家经济压力不小。了解情况后,盐池县人民医院帮他远程连线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
李彦不明白很多医学术语,无法和专家顺畅交流,盐池县人民医院医生梁玉叶帮助李彦介绍病情。屏幕那端,专家查看备好的脑核磁影像等,还请李彦做了几个特定动作,最后确诊为亨特氏综合征,并制定了治疗方案。
“真是没想到,在家门口能看上北京的大专家!”如今,李彦康复不错,还兼任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收入稳定,顺利脱贫。梁玉叶也有收获,“从医30年,还没遇到过这种病例。听了大专家的诊断,长知识!”
在宁夏,互联网诊疗“患者—医生”的二者互动,正转变为“患者—医生—专家”的三方互联:在偏远县城,看病有疑难,患者和当地医生可求助当地三甲医院,遇到三甲医院拿不准的疑难杂症,还可在线求助全国其他医院的知名专家。在张伟看来,这样的实践一举多得:把病人直接问专家的困难,变为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对话,病人不跑路,线下有辅助,线上有服务;县乡医院的医生,也打开了一条业务提升的通道,丰富了对疑难杂症诊治的经验积累。
借助互联网诊疗,当地医院发展也在逐步“进阶”。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袁方介绍,2018年,银川市在该医院成立了互联网应用研究中心,并成立了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通过引入59家在医疗领域各有侧重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及大健康企业,打造开放的互联网诊疗生态圈。
“比如引入好大夫在线医疗平台做全科互联网诊疗,联合唯医骨科医疗平台开展专科诊疗,会同翼展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开展远程影像诊断等。”袁方说,“通过与其他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实现当地医院与全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让资源流动,对外打破壁垒,对内也在打通隔阂,推进信息互联互通。“病历能否共享,检测能否互通,医保能否避免贴一大摞凭条、复印一大本病历?我们也在探索借助互联网诊疗,用‘一张网’打通‘信息孤岛’,让患者少跑腿、看病更便捷。”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应用场景在扩大
“线下有多少痛点,线上就有多少机会”
与往年一样,在北京工作的尹女士今年回宁夏同心县农村老家过年。她本就患有抑郁症,因疫情影响返京时间延迟,药又带得不够,加之发热低烧,心理压力骤增,“那几天整宿整宿地失眠”。
这时,尹女士想到了互联网诊疗。一位精神科医生接到她的求助。开始,医生与她互留语音,后来感觉她情况不好,医生直接拨来语音电话。
“那一端,有一位医生在关心你,让人感觉很温暖。”尽管不能完全缓解焦虑,但那次通话对她是莫大的抚慰。尹女士还把软件推荐给了患有糖尿病的姑姑,“越偏远,越需要这张网!”
疫情期间,多家互联网在线诊疗平台都注意到这样一个趋势:心理类、情绪类的咨询快速增长。来自银川市卫健委联合27家机构组成的互联网医院联盟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此类咨询合计146万人次。其中一家名为“好心情”的互联网医院表现突出。
好心情团队创业者认为,精神科没有手术、不依赖物理检查、患者隐私需求强,尤其适合在线诊疗深度服务。
尹女士也有遗憾:药物配送等问题在互联网诊疗中并未完全打通。对此,疫情期间,多地出台试验性政策举措,把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持线上开药,线下直接配送。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参保人可享受医保支付待遇。
银川市也在探索。去年10月,《银川市医疗保险门诊大病互联网医院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开始施行,银川建立门诊大病线上医疗费用支付制度,先行从高血压、糖尿病试行。
银川市丰登镇丰阅社区属于安置小区,老年人偏多,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刘芳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特别担心社区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疫情期间稳定供药问题。
来解围的,是一家名为“南风医生”的互联网公司。“线下有多少痛点,线上就有多少机会。”该公司选择错位发展,紧盯慢性病前端,做监测服务,也关注诊疗后端,做医保取药,上门配送。
慢性病患者多是老年人,有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该公司组建健康管理师团队,辅助老人使用线上服务,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指标监测,通过社区医生送药上门。疫情期间,“南风医生”在银川服务的1.6万人中,监测发现了1081位高血压、糖尿病人的指标数据异常,并及时干预,今年2月送药金额比疫情前月均水平提升了216%。
在宁夏,互联网诊疗正向纵深推进。
许旺展示了他们正在推进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项目。慢阻肺患者需要个体化的长期规律用药,以及长期跟踪护理。过去,跟踪护理实现困难。但现在,智能化的药瓶、药剂瓶把病人每天的用药量传回医院,“我们遥控监测,对患者用药实行远程管理。”许旺解释道,用药后的血氧、心率、体温等数据,通过一枚轻巧的智能指环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
在产科,类似的诊疗应用也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
1月25日深夜,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的王女士接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电话,要求她立即前来就诊。
王女士已经怀孕39周,怀的是双胞胎,还是横位。这种状况危险系数高,最好经常到医院产检,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当地发热收治定点医院,产科主任苏迎秋对于让不让孕产妇频繁来院陷入两难。
一款小巧的胎心监测设备派上了用场,它可以让医院随时远程跟踪胎儿状况。那天,医院通过数据判断脐带可能脱出,大概率会造成血流受阻,胎儿缺氧。那个紧急电话,帮王女士抢到了时间,次日凌晨3点50分,她顺利进行了剖腹产。
机制建设在加强
“互联网医院乘势生长,传统医院加速调适,新的医疗生态、区域健康系统正在构建”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但客观上“互联网+医疗健康”仍然是新生事物。
“最近媒体也有报道,社会各方面也有一些反映,希望我们能够把疫情期间的‘互联网+’服务和制度进一步总结完善,把它固定下来。”3月20日,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把这些好的做法、好的政策固化下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向纵深发展。”
事实上,政策破题在不断推进。近年来,《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出台,提出了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互联网诊疗行为规范等。
去年初,国家卫健委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规划(2019年—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机制保障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和监管治理机制。
银川市卫健委主任马晓飞是互联网医疗的坚定推动者。“一路走来,困难虽多,但方向越来越明确。最初,互联网医疗是资源的整合优化,然后是生态的构建,最终,将依托一个地域的医疗体系,实现疾病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的全闭环健康管理。”
设想正在落地。预计今年年中,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为主体建设的自治区互联网总医院将正式上线,打通在线诊疗、辅助诊断、处方药品、医保支付等诊疗各环节,实体医院将同互联网业态深度融合。
变化也正在发生。以往每到周一,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人数都达万人以上,而设计流量只有3000人。如今,通过互联网流程再造,分时段预约,门诊逐渐实现随到随诊。类似的互联网再造,如院内导医、一体化排号、疾病远程管理,也在一项项推进。
“互联网医院乘势生长,传统医院加速调适,新的医疗生态、区域健康系统正在构建。”对于互联网诊疗的发展,马晓飞满怀期待,“无数片拼图,正在组装未来!”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