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即时通信、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网络商业应用的持续创新,网络空间技术生态更加智能复杂,商业价值不断凸显,一系列安全事件影响重大并呈现全球传导的趋势。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任何单一固化的保护模式均难以为继,只有从法律体系、自律机制、管理标准、组织机构、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构建起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系统性风险。
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高票通过了新国家安全法。在新国家安全法中,网络建设与信息安全备受瞩目。
早在一年前,2014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巴西演讲中就特别提出了“信息主权”的概念。他强调,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
在专门从事信息安全战略及技术研究的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王军看来,2014年中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为技术漏洞大量存在,信息安全不可控因素进一步凸显。
地市级网站成黑客重要“靶场”
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资料显示,2014年1月至10月我国共新增安全漏洞7510个,日平均新增漏洞数量约25个。“这个数字是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世伟评价说。
据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监测发现,2014年1月至10月,全国网站被攻击次数达38000多次,截至10月相关数据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国共发现恶意网站约2.8亿个,从恶意类型数据整体分析来看,恶意网站的最大成因是黑客入侵,占总数的近5成。
“从趋势特征来看,2014年的信息安全漏洞具有出新快、危害大、针对政府网站等重要特征。如‘面具’病毒等新型病毒不仅以单纯破坏为主,而且由于其后门功能强大,逐步具有间谍性质,危害度呈几何级放大;又如,微软浏览器存在‘零日漏洞’,这种攻击往往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与破坏性,致使多个版本的IE浏览器受到影响,波及超过50%的电脑用户。”王军说,此外,2014年国家与省部级重要网站漏洞减少,但地市级政府网站隐患偏大,这些网站成为黑客组织的重要“靶场”。2014年约有200多个政府网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多个政府网站遭黑客组织攻击篡改;由于被植入非法链接等,我国300多个政府网站发生安全事件。
除此之外,新技术新应用发展也在加剧中国网络空间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即时通信、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网络商业应用的持续创新,网络空间技术生态更加智能复杂,商业价值不断凸显,一系列安全事件影响重大并呈现全球传导的趋势。”王世伟盘点说,“核弹”级漏洞不断显现,呈现新、快、危害大等重要特征。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