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顺,男,1969年12月生,浙江省淳安县人,汉族,教授,博士后,计算机系副主任。1993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分别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同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工作,并于2001年4月开始担任计算机系副主任。1998年9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于2002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4月出站。
人物简介:王昭顺,男,1969年12月生,浙江省淳安县人,汉族,教授,博士后,计算机系副主任。1993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分别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同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工作,并于2001年4月开始担任计算机系副主任。1998年9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于2002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4月出站。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润洁。
聆听信息安全,访谈高端人物,这里是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的“高端访谈”。
今天,做客我们“高端访谈”栏目的嘉宾是:我国国内著名的信息安全专家,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王昭顺教授。
有请王教授。
主持人:您好!王教授
王教授:主持人好,网友们好!
主持人:首先,请王教授介绍一下北科大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的情况(包括实验室的建设等)。
王教授:北科大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14人(院士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8人。计算机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博士生导师10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硕士生导师30人),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工程领域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两个本科专业。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三届5个班约150名毕业生。
信息安全团队现有教授4人(院士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高庆狮院士对信息安全特别关注,研究安全体系结构。此外还有数字内容安全、密码算法与安全协议、密码芯片设计、网络攻防、无线网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软件安全、可信计算、云安全等研究方向。
2005年学校投入50万元建设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以后随着课程建设的需要,陆续利用教育部修购计划款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款,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平台,既满足了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又考虑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及专业竞赛的需求。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平台为信息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实验平台,总计包含96个实验:包括密码学、数字签名、数字水印、身份认证、防火墙、入侵检测、VPN、网络攻防、计算机病毒等实验。
2009年度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NOC网络安全竞赛一等奖、三等奖。
实验室参与了北京西普科技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系统(Simple ISES)及中软吉大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验系统的课程内容、实验指导书与实验体系设计。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已经与北京西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想网御有限公司以及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实习与共建关系,每年定期向公司推荐学生参加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促进学生就业。
目前来自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均来我校考察参观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平台。
主持人:从1985年开始,王教授用8年时间攻读数学系,1993年硕士毕业,后决定转攻计算机,来到了北科大计算机系。(其实计算机与应用数学联系还是很密切的。但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在您决定转攻方向的时候,您的思想肯定是做了相当大斗争,您当时是怎样一个心态?
王教授:我中学时的数学成绩特别好,也很喜欢数学。198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少年班,第一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第二年分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数学。但到高年级时慢慢开始意识到数学不太适合作为职业,于是读硕士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比较接近了,93年硕士毕业时来到北科大计算机系工作。
主持人:我想每个人在人生中的抉择、困惑都会很多,最终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到现在,您觉得您当初从数学转攻计算机的选择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后悔?
王教授:人生的实质是面临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选择,我们在不断的选择过程中成长。这些选择不能说正确与否,更恰当地说是是否适合自己!我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并且在每年参加高考招生咨询活动中,总是建议考生和家长:要想将来有好的发展,本科专业最好选择数学,因为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数学基础非常重要。读研究生时再换专业。
主持人:现在您主要研究哪些领域?
王教授:我现在的研究领域主要在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信息安全方面。软件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软件工程新方法、软件测试和软件安全等方面;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集中在ASIC设计,特别是密码芯片设计方面;信息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密码算法的实现与应用、密码分析、安全协议、数字水印及其应用等方面。
主持人:在这些领域,您也陆陆续续有不少成果,在您眼中,“信息安全”这个词,我们怎么去诠释?
王教授:我认为信息安全技术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传输安全、存储安全。传输安全技术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数据加/解密技术、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等;存储安全保证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安全,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也包括数字内容安全。
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学科,包含密码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与政府、国防、金融、商业等部门和行业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您认为您研究的这三项领域都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王教授:我从做密码芯片设计项目开始进入信息安全领域,在北京兆日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北京地税局设计实现2块密码芯片,累计销售几十万片。博士论文设计了一款椭圆曲线密码芯片。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师从吕述望教授做了一些密码学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因此目前更关注的是信息安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包括密码芯片的设计、软件安全、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应用等。
主持人:您研究过的许多成果,如:““蓝牙产品研发”和“蓝牙协议测试及相关技术开发”、“USB密码钥匙漏洞分析及防御策略的研究”、“数字信封在智能卡对称密钥传输中的应用”、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也逐步运用到各个领域里,尤其是企业会多些,跟企业打交道频繁了,应该还是比较了解企业的,您认为,企业(我们这里就说信息安全企业)在选择项目时,对于企业本身的利益来讲,会考虑什么?
王教授:做企业与做研究不同。企业要生存,因此在选择项目时,一定会首先考虑效益。但信息安全领域有其特殊性,与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因此还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并与行业发展趋势一致,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项目。
企业还应重视项目产品的特色。同一个项目,你在做,别人也会做,这样在市场上就会有激烈的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在做项目产品时,一定要有独到之处,这样在市场上才会有竞争优势。
企业做项目时选择技术路线也与做研究不同。企业不一定选择最先进的技术,而一般选择最成熟的技术。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一般遵循“够用”的原则。
主持人:您在和专家、博士等研发人员的合作上会有些什么要求?
王教授:在与研发人员的合作上我主要看重两点:团队合作意思和敬业精神。大家合作做事情,一定是要把事情做好。但在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是未曾考虑到问题,这时合作双方不是相互指责、推卸责任,而应该多替对方想想,一起把问题解决好。就象球队踢球,需要相互补位,才能踢好球!
在招学生时,我特别强调态度。哪怕基础差点、技术弱点,只要学生学习和工作态度好,有进去心,一定能弥补。但态度不端正,哪怕你能力再强,也做不好事情。
主持人:我们的“第二届中国信息安全人才与就业交流会”即将举办,还请王教授能来指导呢!
王教授:人才培养是教师的天职,而人才的最终出口是就业。我很愿意参加信息安全人才与就业交流会,一定会安排时间参加!
主持人:很感谢王教授对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 “高端访谈”栏目的支持!
今天,我们博士网的“高端访谈”就到这里,我是润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