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台下的理想存储备份方式
云端存储方式的现状很难改变存储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各种问题。用户给予它的也简单是一种网络交际或者免费共享的途径,谁愿意并且放心的将贵重信息放在上面,多少人会付出一定的金钱代价换回并无法彻底保证信息安全的“私”有云?
数据安全防护不像简单的安装杀毒软件,它极难以被重视。从普通消费者到企业级用户,从精力到财力都不支持这一项潜在的危险。国人被长久以来坐以待毙的思想挂靠住了,以至于存储业发展至今,简单的防护问题依然是整个销售环节负担最重的一环。
第3页:人为损害占30%:年均存储量攀升
硬盘损坏、丢失、我们称之为数据灾难。笔者得到相关考证数据之后得出了关于事件的常见因素。在前文笔者提到的关于售后的问题,其目前主要矛盾还是源自根本上消费者对于数据安全知识的匮乏,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主观臆断是其质量方面,平时的操作习惯和环境因素往往被忽略。
![]()
|
硬盘数据灾难时间常见因素
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到,主要的事故原因来自人为损害(磕,碰,使用习惯等)和固件补丁更新(针对SSD),环境因素(产品质量,主机电压,潮湿等)也占了较大的比重,而其他意外向现象则小了很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产品质量而造成的数据丢失相比其他两大比例而言要小很多,数据的正常维护最基础的还是需要从日常使用习惯入手。
为了更好的说明目前存储环境背后的一些隐藏弊端,笔者简单的选择了几个平时关注度并不高的问题来揭露,但其每一个都如实的反映出了目前整个行业背后的紧迫性。由于资源时间有限,笔者在短时间内对周围20个朋友进行相关问题调查。其中有DIY爱好者,多年装机经验的商户,普通IT人员,普通家庭用户以及学生人群,将其数据平均后结合笔者自己的看法统计出了下面的几个成绩:
人均存储数据统计
此类统计数据很简单,举例说明:如果2001年你共存储了10首MP3歌曲,到了05年你共存储了20首,2010年30首,2012年35首。以此来表达个人年均存储量的递增(非硬盘容量值)。
![]()
|
个人年均存储数据统计
存储量的提升关系到整个计算机的发展,01年普遍硬盘容量为30GB,个人的存储需求也较小,互联网环境也不完善,1GB的存储空间也已经算一个较大的数值了。到了05年,硬盘容量普遍增容到160GB或250GB,个人存储值也在大幅度提升。到了10年和12年,整体硬件产业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互联网也大幅度的融入到每一个家庭个人身上,400GB甚至更大的个人存储需求在剧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