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穆尔海德分校的计算机学副教授Andrew Chen声称:“互联网好比是喀迈拉(狮头、羊身、蛇尾的喷火妖怪)。一开始时它似乎很强大,随后变得很诱人,最后变得很危险。”Chen博士对当前互联网所持的看法很难驳斥,2016年看起来更是如此。本文阐述了几个原因。
1、各个国家的网络间谍活动逐渐升级。
《塔林手册》(Tallinn Manual)由20位网络防御专家共同撰写,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它对网络间谍所下的定义是“一种秘密或打着幌子进行的活动,利用网络功能收集信息,企图将信息传送给敌对方。”
2016年会出现更多“离奇惊险”的间谍活动。许多国家会监视地球上的每个人。所收集的数据将用于获得经济优势,以及用作地缘政治冲突中的数字化武器。
2、政府会加大向公司企业获取信息的要求。
现已失效的《美国-欧盟安全港协议》已经造成了余波。据EU Business报道,“爱尔兰高等法院已下令爱尔兰数据保护专员认真考虑,是否暂停将Facebook用户数据从欧洲传送到美国。”
各国政府会继续要求公司企业交出敏感信息,导致企业组织不知道该信任谁、自己可能违反了什么规章制度。
3、许多国家会采取措施,控制其境内的互联网。
由于不知道该信任谁,专家们表示,每个国家会努力控制其境内的互联网。Discern Analytics公司总经理兼斯坦福大学顾问副教授Paul Saffo写道:“分裂割据全球互联网的压力会依然存在,并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各国政府在阻止本国网民访问不受欢迎的网站方面会变得更娴熟。”
4、如果运用到安全领域,大数据和分析技术的帮助不会很大。
大数据和分析技术正在慢慢进入到安全领域。不过有个问题要注意。信息安全论坛(ISF)全球副总裁Steve Durbin告诉《eWeek》杂志:“如果企业组织盲目地相信大数据,会基于错误的或不完整的数据集做出战略决策。想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概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法。”
此外,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Anton Chuvakin博士提到:“要是从投入中得到好处的可能性不大,就别光冲着大数据的魅力而花钱;如果“好处”的定义还不明确,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