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西子湖畔,味庄临湖小院,与蚂蚁金服和华为高管等一众友好喝茶餐叙,当中聊到诸多互联网业界风云,借着茶劲儿,我跟大家分享了对支付宝未来发展的看法。凭回忆做个笔记:
A
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的商业画卷确实十分精彩,不但线上业态汹涌澎湃,线下如火如荼,就连信息化不足的农村等边缘地带都迸发出了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光芒。这个时代,真是商业上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平台几乎能够承载所有人类目前关于商业的想象。
B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尤其精彩,独树一帜。当中代表性的企业非阿里和腾讯莫属,两家公司皇冠上的明珠,前者是支付宝,后者是微信,两者在时而错位竞争、时而正面冲突的过程中共同引领了中国互联业态的发展。目前,在生态塑造上,两者越来越深地踏入对方的领地,虽然表面上很平静,但暗地里双方都在死盯对方的一举一动。
C
把支付宝和微信放在一起去比较本没有什么意义,毕竟两者的基因是不同的,但如果放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来甄别的话,还真应该好好研究这两个双领风骚者,毕竟从过去的发展逻辑来看,它们都很成功。从未来走向看,我认为两者一定不会长得越来越像,但我同样认定,两者未来一定会迎来惨烈的一战。
D
微信的业务进化非常值得称道,归纳起来底层的逻辑就是「进攻性收缩」,什么意思呢?微信每进攻一步,其实就在收缩一次。很矛盾是不是?对喽,微信就是在这种看似矛盾的逻辑中成长起来的。它不断抽象自己,并通过抽象自我而创造出更多的链接空间,进而吸纳更多生态力量加入,所以看起来是收缩,但实质上是强有力的进攻,只不过微信有本事不做炮灰而已。从工具到社区,微信收缩了用户线;从社区到商业,微信收缩了腾讯自有业务线;从商业到生态,微信收缩到「连接器」的极简状态。
E
微信的收缩并非撤退,而是给进攻留出空间。收缩了用户线,反而让所有人和机构都成为微信用户(朋友圈和公众号);收缩了自有业务线,反而让所有业务都成为自有业务(从放弃易迅到链接起京东);收缩到连接器,让微信有了成为操作系统和物联网入口的可能性(小程序的逻辑)。就连支付这么重要的功能,微信都收缩力量,放手让用户去自由探索(微信红包),这就是微信看似矛盾的商业逻辑,但微信却能驾轻就熟,当中的秘诀是「平面衔接,层垒升维」,在一个平面上做好链接器,但在链接方式和层次上不断升维。
F
支付宝是中国在线支付的奠基者,起初的主要作用是服务于阿里电商生态,解决信用担保的问题。这是支付宝与生俱来的基因,随着业态发展和升维,支付宝的金融衍生功能凸显,基于此就有了蚂蚁金服,再往后,支付宝的发展就开始有些凌乱了,功能入口越来越多且复杂,几乎互联网流行的业态支付宝都不会错过。看起来支付宝什么都做了,但很可能什么都没做,内部各个业务条线之间的力量被大量耗散,支付宝正在变成名副其实的大企业,大企业病很快就会缠身。进攻有余,收缩不足。
G
其实,如果微信可以抽象成「连接器」的话,支付宝可以抽象成「信用机」,本质上支付宝最核心的能力仍然是信用平台或征信体系,现在的玩法大多把支付宝当成了流量入口,这是大错特错的事情。那么,信用机有啥用呢?信用的迷人之处是「让未来的事情发生在现在」,所以只要死死抓住「信用」这个核心逻辑,支付宝的想象空间无限广阔,比如,免押金解锁就是信用发挥作用的场景,可以解锁单车,也可以解锁门禁、房间、服务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周围世界。通过收缩到「信用机」,支付宝反而能够赢得全世界。干脆给支付宝起个新的Slogan吧,「以信用,解锁世界」,如何?
A-G
结论:嘴里说着节日快乐,但我已经不是儿童。童年,保重……
作者简介
杨学成(1977年10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评审专家。长期跟踪研究信息化经济和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创业实践,密切关注传统业态的互联网化转型,是“互联网+”概念的早期倡导者。曾主持/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企业委托课题若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曾为上百家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过决策咨询和培训服务。2011年撰写的有关微博长效发展的文章被教育部采纳为《专家建议》并呈报给中央主要领导参阅。2013年春发起成立“互联网+研究小组”(微信公号:hulianwangjia),倡导实施「互联网+」战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著有《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2015年1月版)和《联网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动力》(2015年7月版)等书。
相关书刊
《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01.
京东(JD):http://item.jd.com/11624328.html
《联网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动力》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7.
京东(JD):http://item.jd.com/11743457.html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