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研讨活动。一名青年教师获中国地质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科技会议项目资助,先后在日本、芬兰参加信息安全领域国际学术会议两次。近三年来,全系教师共发表三大检索以上论文40余篇。
4. 积极参与学科研讨
信息安全是一个新兴学科,必须积极参于行业内的交流与研讨,开拓视野,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办学理念与办学经验,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充实自己、壮大自己,取得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成功。
近几年来,我系先后派出多名本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相关信息安全专业领域的进修、研讨与学习。其中,9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师资交流与培训互助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程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信息安全实验课程师资交流与培训研讨会”、“全国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7名教师参加教育部2004年暑期计算机科学技术高级研讨班,研修“密码学及其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并获得结业证书;2名教师参加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并获得证书。其中,一篇教学研究论文“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教学理论与实践类”优秀论文二等奖。
5 强化实践教学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专业的实践性、复合性、特殊性等特点决定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4]。因此,教学条件的建设非常重要。
2005年,学校投入建设资金18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完整的信息安全实验设备如SUN V440高性能服务器、惠普ML570G3,ML370G3服务器、联想T270服务器、中心交换机、内外网隔离防火墙、核心VPN、物理隔离设备、IDS等。该实验室可以开展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所有实践系列课程,所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已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80%以上的课程都开设有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
同时,积极改善信息安全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考取各类资质认证。近三年来,2名教师获得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颁发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资质,5名教师获得联想网御公司的LSPE证书,5名教师参加锐捷网络认证工程师(RCNA)认证并获证书。
而且,近几年来,信息安全系先后聘请湖北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胡斌工程师,北京安浪科技有限公司刘国柱总工程师、王曙工程师,凹凸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谢宗江工程师等我为校兼职教师,承担信息安全专业部分实践性强的工程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
6. 人才培养质量
至2008年6月,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已有2006、2007、2008三届本科毕业生。在这三届毕业生中,一次就业率均为96%。其中48名毕业生保送或考取了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约占总毕业生数的27%),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航天二院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有11名毕业生出国留学,有76名毕业生进入华为、东软、中软、联想网御、湖北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凹凸科技、瑞达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等著名IT企业就业,有12名毕业生进入国土资源信息管理部门工作,有9名毕业生进入安全部门、公安机关、国防及武警部队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约占总毕业生数的占60.8%),其它就业领域约占12%。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情况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截止2009年6月8日,我校2009届信息安全专业67名毕业生中,攻读研究生的有11人,38人顺利就业,一次就业率为73%。虽然一次就业率相对往届明显偏低,但相对于我校其它专业而言,该就业率仍然处于较好状态。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2002级两个班同学在校期间英语四级通过率100%,英语六级通过率67%以上。2003年,我校信息安全专业2002级一班获得“湖北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自专业建设以来,数十名同学在全国ACM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及湖北省“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
我校信息安全本科毕业生,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与评价。五年来,经过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专业的办学效果及人才的培养质量,不仅获得校外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也获得了校内师生的高度认可。近年来,每年都有很多校内其它专业同学申请转入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就读,如2009届信息安全专业67名毕业生中,2005年高招时只招收了60名学生,另外7名学生就是在大二期间从其它专业申请并通过考核后转入信息安全专业的。
7.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由于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因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尚缺乏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人才引进和教师进修、深造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的质和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尚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供参照,而且专业规范、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以上两方面问题,我们的初步思考为:
信息安全专业师资的建设和培养,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人才和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及工程实践经验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加强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机制为保证;遵循“培养、提高、稳定、引进”的原则,培养一批在教育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拔尖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专兼结合”能担当信息安全专业发展重任的优秀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比例,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统编规划教材(如:“十一五”规划教材)和21世纪教材,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选用国外最新原版教材,并增加双语教学的课程数量,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向信息安全专业同学免费开放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吸收高年级的同学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与更多的知名公司进行合作,建设更为广泛的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王茂才,宋军,戴光明等.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
[2] 张焕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系主任(院长)会议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马建峰,李风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计算机教育,2005(1)
[4] 周世杰,秦志光,程红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计算机教育,2007(11)
王茂才(1974-),男,博士生,信息安全系副主任/讲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公钥密码理论等;
戴光明(1964-),男,博士,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最优化理论等。
余林琛(1977-),女,博士生,讲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
康晓军(1977-),男,博士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