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中国工程院一局指导,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创新中心和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中国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筹))共同主办的第七期钱学森论坛“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深入研究贯彻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网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运用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和研究成果,汇聚国内网信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围绕网信军民融合新体制、新技术、新业态开展交流和研讨,为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军民融合典范工程和先发之地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论坛还举行了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专门工作委员会成立及授牌仪式。为此中国网走访了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专门工作委员会主任皎京红。
中国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筹)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皎京红
中国网:皎主任您能对军民融合发展联盟的成立及其背景作一简单介绍吗?
皎: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是中国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审批阶段的业务执行机构,是由致力于积极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军民融合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自愿结成的开放性、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涵盖了标准化、人才培养、智库、投融资、信息安全、智慧物联、大数据等领域。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第十二院)是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的依托单位。联盟先期设立了14个工作委员会,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是其中的一个工作委员会。
目前,多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已筹建完成。下一步,联盟将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团结军地网信领域一切积极力量,秉持服务政府、服务军队和服务会员的有机统一,整合军地资源,构筑优质服务平台,协调推动军地两大主体在网信领域一体化创新发展,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先发之地。
中国航天十二院党委书记郭京朝
中国航天十二院院长薛惠峰
中国网:皎主任您能对联盟的依托单位中国航天第十二院作以简单介绍吗?
皎:中国航天第十二院是由中央批准、中编办发文,在原航天707所、710所等5家单位基础上,于我国首个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挂牌成立。
十二院肩负着“建设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的抓总单位”三大使命,是中国航天的智库总体、情报总体、数据总体、网络与信息化总体、军民融合产业化推进总体。是中国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筹)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两化融合创新推进联盟、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等8个国家级平台、近50个行业平台的依托单位,汇聚了近3.7万项航天专利技术、近20万项国防专利技术,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中国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筹)理事长、工程院院士邬江兴
中国网:皎主任您能对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目前的工作情况作以描述吗?
皎:6月20日,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民融合要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统一,最大程度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网信军民融合作为军民融合的关键领域,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正如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专门工作委员会授牌仪式上,重点谈到网信军民融合领域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提到网信军民融合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浓缩为“发展之痛、定位之惑、机制之难、创新之痒”十六个字;同时强调要抓紧建设网信军民融合的“四梁八柱”,“四梁”即网信行政力量、军事力量、科技力量、社会力量等四支力量,“八柱”即技术、人才、产业、法律、标准、管理、资金、机制等八大要素。
为加快推动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国航天十二院薛惠锋院长表示:十二院愿发挥“钱学森智库”优势,打造网信军民融合的“总体设计部”,为网信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提供全方位支撑;作为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的依托单位,还将做好全国党政军企共推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助手和桥梁纽带。
中国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筹)授牌仪式
航天十二院党委书记郭京朝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中表示用钱学森的智慧助推中国跻身于信息革命的“前锋”,铸就人类文明的高峰。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作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对内协同十四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对外协同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企业、行业、产业形成的要素聚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依托航天十二院加快军转民,民参军的步伐。近期我们正在推进院士工作群落地地方,加快建立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中心,军民融合创新基地,打造军民融合矩阵产业群,为大幅提升地方软实力环境,强化区域经济能力,在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打通产业及行业通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全要素生产力提高作出我们的努力。
中国航天十二院院长薛惠峰,党委书记郭京朝与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合影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