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之路
波波夫在乌克兰的千年古城日托米尔长大。他很小就接触电脑,在学校的笨重的Poisk-I(乌克兰仿制的IBMXT)上学过一些基础。15岁时,父亲带回家一台电脑和一个调制解调器,波波夫从此开始上网。
波波夫热爱赛博朋克小说,喜欢1995年的电影《黑客》(Hackers)。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两件事情:一是他要成为计算机领域的法外之徒,二是他要靠这个赚钱。他发现互联网上讲俄语的地区,有很多这样的受雇者。在1990年代末,前苏联国家涌现了大量年轻程序员,但他们又非常缺乏高科技就业机会。一些黑客开始空手套白狼,从美国的电子商务网站窃取信用卡号码。
与其他黑客相比,波波夫的技术不算拔尖,但他很有管理才能,善于操纵别人,而且语言天赋出众。他最初的赚钱方法是利用盗来的信用卡号码,使用近乎完美的英语,在美国手机和电脑零售商那里下欺诈订单。“好光景”大约持续了一年,但是美国人最终也对收货地址位于东欧的订单变得小心起来,这项业务就做不下去了。
与此同时,当地黑帮也发现了波波夫的网络欺诈活动,他们找上门来,向他收取“保护费”。这时,波波夫决定自己也试试勒索别人。他和同伙开始破解不同公司的计算机,窃取其客户资料,然后波波夫再出面与这些公司联系,提供自称的“安全顾问”服务,用盗来的信息勒索钱财。
2000年7月,他们入侵了E-Money(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已经关业),盗走3.8万客户的信用卡数据。他们还在西联汇款公司(Western Union)的网站上盗取了另外1.6万名客户的姓名、地址、密码和信用卡号。波波夫联系这两家公司,向他们提出只要支付5万到50万美元的“咨询”费用,自己就会停止入侵,并销毁已经窃取的数据。
结果不尽如人意。E-Money一边和他周旋,一边悄悄向FBI报了案,西联汇款公司则公开宣布了被盗事件,令波波夫索取封口费的希望破灭。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而当地暴徒给他施加的压力却在不断升级。波波夫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中间。这时他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向美国警察自首。他觉得,这样他就可以离开乌克兰了,可以前往一个充满机遇的国度,当一名计算机安全专家。
但结果他却困在了圣路易斯的一座监狱里面,这里还和西联汇款公司相距不远。不过,希尔伯特特工给他带来了机会。
蚂蚁城市
希尔伯特知道,一个经验丰富、母语是俄语的网络窃贼,可以进入FBI去不了地下聊天室和留言板,在那里搭上关系,为FBI提供急需的证据和线索。这件事的关键在于要小心翼翼地对待波波夫,激发他的自负感,并对他的技能表示尊重。
希尔伯特与洛杉矶一名检察官讨论了自己的计划,两人很快就到圣路易斯和波波夫及其律师见了面。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波波夫可以在服刑期间为FBI充当线人,来换取一些指控的免除。
希尔伯特知道,现在让波波夫给自己的朋友下套还不是时候,他把目标定为波波夫不认识的陌生人,因为波波夫对这这些人没有忠诚感。希尔伯特对他说,这是一个情报搜集任务,就像007詹姆斯·邦德做的那样。“我真的很尊重你的技能,”希尔伯特说。于是,在2002年3月,波波夫签署了一项认罪协议,接受了政府的提议。希尔伯特得到了他想要的卧底。
他们把这个行动命名为“蚂蚁城市”(Ant City)。波波夫在网上使用一个新的身份,出没于地下聊天室,并在CarderPlanet上发布帖子,自称是一个乌克兰欺诈惯犯,对偷来的信用卡信息来者不拒。他的第一个重要目标是CarderPlanet上的一个资料贩子:一个神秘的乌克兰人,当时只知道他的名字叫“脚本”(Script)。波波夫在九月初与他取得了联系,两人开始通过ICQ(即时通讯软件,在东欧非常流行)进行私下交谈。两个星期后,波波夫谈成了一桩买卖,要购买价值400美元的被盗信用卡号。由于向身在加州的波波夫发送违禁物,“脚本”在美国司法管辖区犯下了联邦罪行。在希尔伯特的证据的帮助下,美国最终说服乌克兰警方逮捕了“脚本”,尽管他只蹲了六个月大牢就出来了。
像这样“有控制地”购入信用卡数据,是希尔伯特策略的关键:撒点儿小钱购买资料,波波夫就能方便地搭上关系;等手里有了牌,希尔伯特就可以与信用卡公司合作,找到入侵的源头。波波夫再顺藤摸瓜,找到基层供应商和黑客,与他们协商买卖,同时搜集情报。
不管波波夫的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功,每天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结束的:希尔伯特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波波夫回到条件恶劣的牢房。但在感恩节,希尔伯特为波波夫准备了一个惊喜。当波波夫到达办公室的时候,看到一台投影机已经装好。希尔伯特在一台笔记本计算机上按下几个键,《指环王:护戒使者》的片头画面就出现在墙上,这是当时新上市的DVD。到了吃午餐的时候,希尔伯特摆上了完整的感恩节大餐:火鸡、填料、红莓酱、红薯,甚至还有南瓜饼。波波夫被感动了。那个感恩节的大部分时间,希尔伯特都和波波夫而不是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