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是诈骗犯罪的高发期,各种的校园电信诈骗案件屡屡发生,不发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紧张心态动起了“歪脑筋”,借着高考的由头散布谣言、实施诈骗。为了避免更多类似悲剧的发生,在此小编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在此也提醒大家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行骗者花样不断翻新,如果不慎“中招儿”,务必及时报警!
“高考”后,各种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也越来越多,在考试完毕后,一些犯罪分子自称有关系,花钱可以让你的孩子上好的大学及专业,不够录取分数的也可以上大学等类似的诈骗。同时有的犯罪分子变造或者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甚至有的犯罪分子还会以自己的子女高考落榜后想不开,跳楼或者自杀等引发后遗症,至今尚未治愈,到此寻求名医,进而实施“寻医治病”或者“封建迷信”类诈骗。
考后诈骗行为
1、“混淆学历和非学历”行骗
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教育部严禁高校通过虚假宣传、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违规承诺等方式吸引甚至欺骗考生入学。考生和家长收到这样的通知书,一定要通过市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确认是否经过录取审批。
2、“伪造虚假招生信息”行骗
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源,更有甚者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公示录取名单、伪造省级招办录取考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
合法的普通高校招生院校名单均在教育部网站(www.moe.gov.cn)上公布,除此之外的其他办学机构均不具备普通高校招生资格。
3、“利用自主招生”行骗
不法分子或中介向考生和家长宣传单独招生、自主招生等,是学校的“自由招生”。只要交钱,就可不受约束,随意突破文化成绩要求。
目前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是经教育部门批准的。考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高考成绩达到相应的要求,最后经市录取领导小组批准录取,录取后能在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到录取结果。
4、“利用定向招生”行骗
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收取所谓“定向费”。
部分高校在某一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都会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办法严格按照教育部和该地区的规定执行,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5、“谎称能点招”行骗
打着招生机构的朋友、校友、合作伙伴等幌子,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降分录取未达线考生。
招生指标不可能花钱买到。在录取期间,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发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考生只有填报了有关高校志愿且高考成绩达到高校的录取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高校录取。
6、“利用补录政策”行骗
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的旗号行骗。
一些院校在第一次招生的时候因为填该学校的人少,没有招满,然后进行的第二次录取或者第一次正常录取人数达到了计划名额,但到开学时部分学生未去报到,被自动取消入学资格,从而就有一部分名额空出,所以需要进行补录。补录的时候也需要填志愿,一般到时候各省的招生办就会发出通知,告诉考生哪些学校会进行补录,请考生和家长一定通过正规渠道了解补录情况。
7、“利用降分政策”行骗
明明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称是自己托关系走了后门,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借机索取钱财。
教育考试院会及时公布考生录取结果和相关信息,考生和家长可自己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完全没有必要从其他渠道获知,更没有必要理会一些人员的“邀功请赏”。
因此,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切莫被诈骗分子引入歧途,落入陷阱。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