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作为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的高端智库平台,一直在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过程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高端访谈”作为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的重点主打栏目之一,将定期邀请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内的顶尖级专家、学者、重要行业用户代表以及部分政府官员和产业精英,通过不同视角的深度剖析,为读者全面展示信息安全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发展及尚存在的问题,为行业发展、产业进步提供建议,并将他们的观点,通过文字、音频或视频在 “高端访谈”栏目里展播,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个人简介:赵跃华 工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信息安全系主任,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电路与系统学科召集人,信息安全专业带头人、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带头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科研方向:信息理论与安全通信技术、嵌入式网络系统。致力于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嵌入式安全数据库的研究、设计及其开发;网络通信协议正确性与安全性形式化分析的研究;面向电力应用领域的嵌入式网络集成安全环境的研究与设计等,完成网络底层协议实现的硬件化、中层协议分析的形式化和高层协议运用的综合化。
主持人:赵主任您好!欢迎您参加本期的高端访谈。
赵主任:主持人好!各位同行、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赵主任,我们知道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国内计算机科学领域较早独立设置的专业性学院之一,其中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方向)、物联网7个本科专业,请您从专业设置背景、意义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信息安全专业以及信息安全系的基本概况。
赵主任:信息网络已逐渐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我们对信息网络已产生强大的依赖性。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殊性,在整个信息化进程中,也同时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安全的风险。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舆论安全及社会稳定考虑,设置信息安全专业势在必需。
设立信息安全专业,不仅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更符合我校的实际。作为处于长三角经济圈,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江苏大学理应为地方及行业的科技发展领路,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我们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主体,逐步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从事信息安全研究的新型教学科研实体,2000年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研究院,聘请清华大学的孙家广院士担任院长,下设的信息安全研究室吸收了一批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同时,对相关专业学生陆续开设了多门信息安全方面的必修/选修课——信息安全技术、密码学技术等,开始培养信息安全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师资队伍有3位教授、6位副教授、10余位讲师,信息安全系队伍主体有1位教授、3位副教授、3位讲师,其中3位系博士,2位博士在读,2位为硕士,研究方向有密码理论及应用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与检测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系统安全管理、嵌入式安全设计等。
主持人:作为信息安全系主任,您是如何带领团队贯彻和执行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实验室建设为基础、教学质量为根本的办学思路,请您介绍一下。
赵主任: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办学特色 ”的办学思路,首先,重组人员结构与布局,优化课程群/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然后,大力改善学科发展氛围,确立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水平评价体系;既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又尊重和鼓励个性发展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激活一切可利用的发展资源。具体则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加强和完善专业点的基础设施和实验/科研条件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环境;做到专业所用的大型/集成设备应集中规划,合理配置使用,努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每年邀请1-2位国内外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聘请数位国内知名学者任讲课教授;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各层次的实习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最后,将强化对标志性成果的检查与督促,树立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主持人:与其他专业性学院的信息安全系相比,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有何不同之处?她的特色之处在哪里?
赵主任:各个学校的定位不同,信息安全专业的基础不同,建设的目标存在差异,因此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上也是不同的。
我们采取“大背景,小实体”运作方式。江苏大学为建设信息安全学科专业,按照信息安全学科的内涵,主要依托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校有一级)博士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学校有一级)、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校有一级)、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校有一级)硕士学科,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软件工程、农业信息化4个工程硕士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方向)、物联网7个本科专业。将一些立足于数学、计算机、密码学、网络与系统安全、嵌入式系统安全等教研方向的,将偏重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的各方面教研人员汇集起来,设立信息安全研究室、信息安全系及其信息安全教学实验室,构建以信息安全研究室为动态的、松散的科研主体,信息安全系为紧密型的教学主体,并直接管理教学实验室。这样既便于有效的组织、管理教学研究及具体教学活动,又利于开展科研活动。
作为教学主体,信息安全系只负责信息安全专业特有的专业基础,及专业方向课的科研教学工作,从而可以使整个实体系将关注点聚焦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上。
主持人:那么,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在培养特色、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何创新?这些创新是如何体现的?
赵主任:根据人才需求,我校所处地域、现有办学条件与学科优势,教学科研型学校性质及其“工科为特色”等,我们主要在信息安全的技术实现和技术应用层面上,来建设有一定特色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在技术实现层面上,将培养适合于各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IT部门等负责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网络管理员和技术开发人员。所设课程内容的重点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管理、防范、相关安全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等技术和管理等内容。在技术应用层面上,将培养适合于各级政府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内使用网络信息系统的各类人员,如信息采编、整理人员,数据库维护人员、文秘、档案管理人员等。所设课程内容的重点是: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规范操作、病毒防治、防黑常识、信息技术工具的高效使用等内容。
具体培养方向有安全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开发;嵌入式安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安全策略规划;网络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等。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基础和前沿相结合”,强化学科基础及数学基础,动态性开设一些前沿课程,如“无线通信安全”、“云存储安全”、“物联网安全”等自学型/网络型课程,专门设立了“信息安全新进展”作为必修的研讨型课程,每年都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向学生讲授专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和工程相结合”,在掌握基本理论下,强化编程能力,提高工程能力,开设“程序设计”课程群、“软件安全测试与分析”、“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工程”等课程。在实践环节中,除了入学初的校外“专业认知实践”,和高年级的校外“信息安全综合实践”外,每个学期都设有2个专业实践环节,使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20%,此外,还设有2个创新必修学分,及可置换选修课的2-4个创新选修学分。通过课程、实践等的有机结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我们信息安全专业创办伊始,设定的目标是:争取用8-10年时间办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且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亮点专业,努力做到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名声。可以欣慰的是,经过大家努力,我们达到了这样的目标。
主持人: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的现状如何?又是如何规划未来前景的?
赵主任: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从国内著名高校大力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使专业教师队伍满足了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需要,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安全系成立以来,坚持以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满足本科教育教学为主线,以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为重点,在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上下了功夫,目前已形成横向的学科专业覆盖面全面、纵向的学科专业延伸,朝气蓬勃、团结进取、勤奋求实的队伍。
今后,我们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建设力度,采取“引用与引进相结合”,“科研与教学互动”等举措,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主持人:在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等方面,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有哪些规划和设想?同时在这些方面信息安全系学生都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果?
赵主任:江苏大学一直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在2010年的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获得2件金奖(全国仅50件),在2011年全国第12届“挑战杯”竞赛中连续三次捧得“优胜杯”杯(历史上共4次)。信息安全专业同样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在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一直坚持对初入学学生在国家信息安全(东部)基地进行“专业认知实践”,推荐高年级赴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安全综合实践”;与有关部门合作,组建学习/科研小组,数年来一直在开展着扎实有效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星光杯比赛,信息安全大赛等,支持学生科研立项,参加教研人员的项目研究,将创新活动纳入到教学培养计划中。
近年来,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在“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中每年有近十项,有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我校信息安全学生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在江苏省首届(2010年)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历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6年的第三届江苏大学“星光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2006年的第十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2007年的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信息安全一优秀代表学生在由微软赞助的“安全焦点信息安全全球峰会”上,作为唯一的大陆代表作主题发言。
江苏大学在省“十佳青年学生”连续6年榜上有名,其中有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江苏大学获得的2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1项是由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所获得的。
根据学校“工科为特色”,及信息安全学科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比较高的学科,即既要重视理论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
主持人:在科研方面,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近几年都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赵主任:信息安全研究团队完成了或承担着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个省部级科技项目和2项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
未来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体现在新型密码技术,隐通道分析与审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等。
主持人:赵主任,您方便透漏一下近几年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吗?那么未来几年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会发生怎样变化呢?信息安全系为应对社会需求进行了怎样调整?
赵主任:为稳定教学质量,我们每年计划只招收2个班,50人左右。对调剂到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主要通过第一年的校外“专业认知实践”,及座谈会、交流会、学长回校活动等,使学生对信息安全专业有所认识,激发其学习热情。从我校首届38位,2009年57位,2010年46位和2011年48位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毕业生来看,除保研及上研的10余位外,已在省国安厅、省公安厅、市国安局、金山软件、惠普中国、富士康、巨人网络、搜格科技等单位实现就业,实现真正100%就业。2012年46位即将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已落实去向,形势相当地好。
国家对信息安全的人才需求,具体有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的需求、国防建设对信息安全的需求、维护公共安全对信息安全的需求、社会治安对信息安全的需求等;电子商务对信息安全的人才需求;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的人才需求;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对信息安全的人才需求。总的来说,社会需求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理论研究人才——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于各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中的信息安全研究开发机构。这方面的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学术功底,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能系统深入地掌握密码学、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软件安全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二是技术开发人才——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于提供信息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服务的各种单位。这方面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熟练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三是信息安全管理服务人才——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于广大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这方面的人才不仅需要一定信息安全技术能力,能够正确使用、配置、维护常规的信息安全设备,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法律知识,能正确规划、实施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我校为了落实《江苏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本科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建本科教学质量名校”的战略目标,于去年9月启动本科培养计划的全面修订(2012版),信息安全专业在进行着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旨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多元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进程中,兼顾呼应三种信息安全人才需求。
主持人:据了解,您不仅站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同时您还获有不少专利。从我们了解到的资料来看,您的这些专利产品还产生了数百万元经济效益,就您的个人感受而言,一个好的科研成果要想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赵主任:首先,要树立“科技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具体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及其研究工作中,抓住产业链中关键环节,面向社会、符合需求,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做“虚功”,使科研成果在有着较好理论价值的同时,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功能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良好的应用价值及广泛的市场。然后,利用如江苏省于2009年4月启动所建立的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等平台,与企业密切联系,使实验室成果走向公司、走向社会,完成产品化。最后,根据市场的反馈、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产品,不断延长产品的成长期和成熟期,并由产品化形成产业化。
主持人:感谢赵主任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关注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了解您身边最新最全的信息安全资讯。
(责任编辑:管理员)